当前位置: 首页>>专业建设>>正文

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新范式:从“专业管理”向“课程管理”的转变*

2011年11月22日 00:00  点击:[]

  实行“课程管理”范式,将转变高校传统的专业管理和教学管理:一是将促进专业设置权回归高校。专业仅仅是课程的组织形式,高校拥有充分的课程权力,因此也应具有专业的设置权和命名权。2010年11月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《关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》,探索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试点,可以相信,高校专业设置权的冰封将逐步消融。二是改变按专业固定教师队伍。专业是课程的组合,本科教学的组织不一定需要按专业固定教师,教师是单门课程的提供者,所以可按学科归属组织教师队伍。事实上,国家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,就完全是课程的组织形式,学生自学修完一定的课程,通过考试,就可获得该专业的文凭。其专业概念与美国专业概念完全相同,专业背后也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。三是可以消解专业的规模效益。在“专业管理”范式下,如果专业招生规模过小,就会有生均办学成本过高的问题。其实,教学资源是开办学校的基础,而非开办专业的必需。专业仅仅是课程的组织而不是单独的资源使用和产出单位,那么院(系)开出的课程可以由全校学生选修,因此也没有专业的规模效益问题,剩下的只有学校的规模效益问题。四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。“课程管理”机制下院(系)不再突出专业而只拥有课程,强化了课程群与学院的利益关系,院(系)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,实施以选课为特征的学分制,构建“课程超市”,促进人才培养的个性化。在极端情况下,一个学院可以没有一个学生,但可以有很多课程。同时,每个专业都可以方便地在全校组织课程,形成供学生选修的辅修专业(Minor)。

上一条: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 下一条: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指标及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启示

关闭